优化营商环境

湖北银行荆门分行:专利“活水”这样浇灌科技田
时间:2025-09-12 发布人:湖北银行
【字体大小:

科技金融是五篇金融大文章之首,近年来,湖北银行荆门分行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,其他行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,深入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,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质效。通过顶层设计、产品创新及专属服务,系统性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,截至6月末科技贷款余额17.9亿元,服务客户165户。

“真没想到,这些‘纸专利’这么快就变成了‘活资金’!”近日,手握多项核心专利的湖北神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,从湖北银行荆门分行拿到了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。这笔以企业拥有的知识专利权作“押”的贷款,不仅是荆门市2025年首笔落地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,更是湖北银行荆门分行发力科技金融、破题科创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鲜活注脚。

破冰:从“知产”到“资产”的关键一跃

前沿的科技突破,需要坚实的金融底座支撑。

神地生物,一家深耕蛋品深加工的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,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的背后,是其在技术研发上的巨大投入,随之而来的是其在扩大生产规模时遇到了资金瓶颈。今年3月,企业因购买原材料急需1000万元周转资金,融资一度陷入困境。湖北银行荆门分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“把脉”,迅速开出了“药方”。“传统的只看砖头(房产)不行,我们就盯上了企业的‘金脑袋’(知识产权)。”湖北银行荆门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。他们创新设计了“双保险”融资方案:以企业稳健的经营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,辅以“房产抵押+专利权质押”的组合增信作为第二还款来源。同时,为这类轻资产、高成长的科创企业开辟专属“绿色通道”,审批流程大幅提速。一个月内,这笔承载着创新希望的贷款便成功注入企业。

这笔贷款的“新”,不仅在于质押物的突破。办理质押登记全程线上操作,企业无需远赴北京,通过武汉代办处初审、北京协作中心复核即可,显著节省了时间和成本。叠加荆门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政策(贷款额度的1%),企业的融资获得感实实在在。京山市知识产权局随后送来的表扬信,印证了此举对拓宽知识产权普惠金融面的示范意义。

深耕:系统作答科技金融“大文章”

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破冰,并非孤例,而是湖北银行荆门分行系统推进科技金融战略的一个缩影。面对“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”的命题,该行拿出了真招实策。

顶层设计先行。该行迅速响应金融监管部门关于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的工作部署,专门印发了《科技金融服务实施细则》,成立了由行长挂帅的领导小组,从制度、组织层面确保科技金融工作高位推进、资源倾斜。

产品创新是核心引擎。针对科创企业“轻资产、高成长、高风险”的特点,湖北银行荆门分行打造了适配性强的产品矩阵。“科担贷”,联合省再担保、省科技担保及地方政府,构建“4222”风险分担机制,最高额度1000万元,已投放近千万元;“科创火炬贷”,精准聚焦各级政府认定的“专精特新”“高新技术”“科技型中小企业”,提供最高300万元的流动资金支持,累计投放近亿元;“知识价值信用贷”,创新性依托湖北省“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资金池”和“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评价体系”,结合银行内部风控模型,向入库企业发放纯信用贷款,最高1000万元。目前已储备项目近3000万元,即将投放。

数据印证成效与挑战。截至2025年6月底,该行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客户达165户,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7.9亿元,占全部贷款比重超10%。年初以来,客户数新增102户,贷款余额增长11.9亿元,占比持续提升。探索路上亦有挑战:科技金融不良率4.7%,高于平均水平,这客观反映了服务科创企业的风险特性,也倒逼金融机构在风险定价、贷后管理上持续精进。

当无形的知识产权通过金融创新转化为发展的“源头活水”,湖北银行荆门分行正用实际行动,努力为荆门更多的科创种子破土成长,提供更肥沃的金融土壤。(通讯员 刘嘉夫 荆门市银行业协会供稿)